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自体免疫性肝病发病率上升 全身乏力须警惕

2017-08-03 10:43:32厦门网刘蓉查看次数:302
  “过去这个病比较罕见,现在却经常见到,比前几年多了两三倍,平均每个月都能接诊超过5例。”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吴剑华一开口,就这样定位自体免疫性肝病。
  42岁的林女士被肝炎困扰了多年,她到处求医,仍不知是哪种肝炎,更不知是什么原因引发的。近日她再度出现全身乏力、尿黄、腹胀、食欲差、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并出现黄疸。林女士因肝功能衰退转入市中医院肝病中心,通过自体免疫性抗原抗体谱、肝脏病理活检,发现呈明显的肝脏自体免疫性突变,确诊为自体免疫性肝炎,已发展为早期肝硬化。

  自身免疫系统
  误把肝脏当“敌人”攻击
  “免疫细胞已无敌我之分,自己攻击自己”,吴剑华介绍,自体免疫性肝病是因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将人体的肝脏当作入侵的敌人而去攻击,从而导致肝脏受损。而且,它表现为慢性、隐匿起病的肝炎,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目前,人类对自体免疫性肝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自体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体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这三型中出现任何两型或以上的重叠综合征。其中自体免疫性肝炎是因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将肝细胞当作主要攻击对象,后两种则主要是攻击胆道系统。

  近年来,自体免疫性肝病在肝炎发病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吴剑华说,仅他所在的科室每年就收住院近50例,且这类肝炎较为难治。自体免疫性肝病有个特点,就是女性比男性易患,男女比例约为1∶4,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大部分患者年龄为40岁以上。

  治疗不可逆转
  但可阻止疾病进程
  吴剑华强调,自体免疫性肝病的危害在于它的发生发展多较隐蔽,等到有明显症状时往往就到了中晚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因此,发现得越早越好。

  自体免疫性肝病的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进食后上腹饱胀、皮肤瘙痒、皮肤发黄等。这些症状在初期往往得不到患者的注意,等症状严重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了中晚期,此时的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他建议体检时注意查一查全面的肝功能。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γ-谷氨铣转肽酶可用来作为初筛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指标。肝功能检查时,如果这些项目存在异常(尤其是女性),则需要到专科就诊。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8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