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开展脑血管医疗质量研究 让更多患者受益

2017-07-11 09:04:29 新华网孙慧查看次数:306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王坤朔)在青年医生这个成长进步的关键时期,如何将临床、科研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子孝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便定下了开展脑血管病医疗质量评价和改进的研究方向,希望能由此规范脑血管病诊疗,让千千万万的脑血管病患者获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且致残率高,每年造成的经济负担高达400亿元。脑卒中虽凶险,却可防可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常常得不到充分落实和应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医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规范化诊疗的实施情况也不同。实际上,医疗同质化和规范化应该是医疗服务的永恒目标,也是临床研究转化的终极目标。”李子孝在近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子孝
  研究脑血管病十余年 专注医疗质量评价和改进
  自从2006年毕业后留在北京天坛医院,李子孝在神经病学领域工作已经超过十年。目前,他正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卒中中心建设、卒中医疗质量评价和改进等方面的研究。
  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研究的意义在哪里呢?李子孝表示,在攻读博士学位选择课题研究方向时,他的导师王拥军教授,也是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建议,一个医生或专家每天只能看数十个脑血管病患者,如果开展脑血管病医疗质量评价和改进研究,将可以发现我国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现状和短板,并持续改进,规范脑血管病诊疗,让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受益。“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研究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和值得去研究的方向,可以帮助更多患者从临床研究中直接获益。”李子孝说。

  在过去的数年间,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李子孝协助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王拥军、赵性泉和王伊龙教授等开展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的评价和持续改进工作和研究,协助建立覆盖全国的1800家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网络医院,惠及全国33万脑血管病住院患者。
  据李子孝介绍,我国脑血管病医疗服务质量复合指标从“十一五”的63%提升到“十二五”的76%,在院病死率从4.1%下降至1.1%,降低了国家脑血管病负担。这项成果2016年在卒中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脑血管病医疗质量近年来取得的进步。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疾病监测点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中国脑卒中(年龄标化)死亡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区,近年来均呈下降趋势。专家分析,中国脑卒中死亡率“拐点”的出现,离不开各级医院的医疗条件、诊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的明显改善。

  将研究证据应用到各级医院 推动医疗同质化
  在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同时,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今年2月,国家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要实现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李子孝认为,《规划》为预防心脑血管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分级诊疗的实施,为同质化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李子孝认为,把获得临床研究证据的脑血管病诊疗方案规范化地应用到不同级别的医院和社区,将推动各级医疗机构的同质化和优质化。“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让脑血管患者感受到规范化、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最终推进常见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

  在推动脑血管病规范化防治工作的同时,临床研究脚步需要继续加快。据李子孝介绍,由我国王拥军教授团队研究证实的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双抗”治疗的“CHANCE”方案可以将3个月卒中复发概率降低32%,改写了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李子孝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卒中中心学习期间,发现美国医生也遵循临床研究证据,使用中国的“双抗”的“CHANCE”治疗方案诊治非致残性脑血管病。
  “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经测算,如果这个课题的成果能够在全国推广,每年可以避免大约74万中国人因脑血管病导致的残疾,国家每年能够节约约150亿的支出,有助于控制脑血管病负担。”李子孝表示,要将科研和临床相协调,促进科研向临床转化,惠及脑血管病患者。

  青年医生应将临床工作与自身发展相协调
  青年医生作为临床和科研的骨干力量,李子孝认为,青年医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向着成为“卓越医生”的目标努力,除了能够解决好患者的问题,同时还能创造新的理论、新的治疗方式,让更多患者可以获益。
  李子孝表示,青年医生在发展专业学科的过程中,要将临床工作和自身发展协调一致。“临床工作是青年医师的基础和本源,研究工作推动自身向更深层次发展,而研究工作的需求来自于临床工作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李子孝说道。
  面对工作压力和自身发展的压力,青年医生该如何调节呢?李子孝认为,要重视自我心理的调节,充分与患者、家属、同事、朋友和家人沟通。同时,他还建议,可以通过坚持运动来促进身心的双向调节,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身心健康的基础。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92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