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切哈诺沃:下世纪人类平均多活三十岁
2017-05-29 10:56:18浙江在线健康章咪佳查看次数:395
诺奖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在浙大演讲,一语惊四座。
5月27日,浙江大学的“海外名师大讲堂”暨120周年校庆求是学术论坛,请来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这位发现人体内蛋白质降解过程奥秘而获诺奖的科学家,今年正好70岁。这13年来,他依然每天在实验室工作,不停地发论文,还满世界飞来飞去讲课和出席各类学术会议,精力充沛。
他来中国超百次,他对中国很了解,熟悉到“我知道你们的父母会经常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
这次演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大概是:yourself(你自己),individual(个人,个性的)。听上去很“鸡汤”——无论如何,你得按照你自己的兴趣规划人生。
然而,这碗“鸡汤”的背景很科幻——因为老爷子说,下个世纪人能比现在还要长寿30岁。未来的医疗,完全按照个体基因开药方,不做自己,活那么久又有什么意义?
下个世纪,人类平均多活三十岁
阿龙了解许多地道的中国特色,比如,父母爱替孩子做决定。
“按照很多中国家长的规划,当你完成学业踏上社会后,就得赶快成家,最好会赚钱。然而,就算你赚了一个一百万,两个,三个……然后呢?也许你离婚了。再过不了几年,你差不多就挂了。”
“目前,中国女性平均寿命85岁左右,男性在81岁左右。日本人更高些。”阿龙说,而在20世纪初叶,人类的平均寿命在50岁上下。4000年前,人类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
4000年的时间里,人类平均寿命只增长了15岁。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由于科技与教育的飞速发展,让人的寿命增长了整整30年。阿龙认为,下个世纪,人类平均寿命完全有可能再增长30岁。
“寿命的增长,是有代价的。目前人类遇到前所未有的疾病挑战,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病……”事实是,目前,90%以上的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上。人们一生中80%的健康花费,产生于生命阶段的最后3~4年。
然而,没有人希望又老又病地多活30年。
个性化治病,对“基因”下药
“疾病多是因蛋白质的降解和老化所导致。”阿龙获得诺奖的成果,就是研究人类细胞中蛋白质降解的过程。
他和另外两位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欧文·罗斯一起,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就像标签一样。人体内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在那里被降解。
基于基础研究,阿龙认为,医学正在经历一场个性化、定制化的变革,可能会让人类有质量地长命百岁。
“我们可以在DNA水平检测到疾病,进而根据不同的DNA序列,个性化治疗疾病。”阿龙说,“现在看似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结果却是完全不同,因为我们个体不同,年龄、性别、体重、饮食结构都不同,更不用说基因遗传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乳腺癌,尽管表现出的症状一样,但身体内部DNA出的问题可能不一样。”
也就是说,把对症下药变成对“基因”下药。
还有一种情况则更加勇敢。阿龙的讲解PPT上出现安吉丽娜·朱莉的照片。
“她做了基因测试,有患乳腺癌的高风险,所以选择切除乳腺;同样因为基因缺陷,她之后又摘除了卵巢。”阿龙说,发现基因缺陷而采取预防措施,相当于提前进行个人化定制的治疗。
阿龙把这看做是未来的第三次药物革命:一种药品能够治疗所有人同种疾病的时代将终结。
人生那么长,要按自己的兴趣来规划
为什么阿龙教授会说,按照自己的兴趣规划人生。这恐怕得从他自己的故事说起。
阿龙出生在以色列海法,高中毕业后在希伯来大学学医,这期间,他到军队服役,并在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医院接受训练。接下来,他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学习、做研究,然后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阿龙,是一名成功的外科医生。但他很快发现,“接下来的50年,这个职业都难以让我每天乐在其中。”
换了大部分人,走到这个地步,即使再不喜欢也是对赚钱、养家顾虑多多,然后说服自己继续下去。
前面说过,阿龙很懂中国家庭的教育,“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业,如果有错,那也是我自己承担错误。”
所以,当阿龙发现自己喜欢的是生物化学时,他对医学说了再见。
他讲起小时候的好奇心,“我对自然非常着迷,看到美丽的花,我会想,这些红色的花,跟其他花有什么不同?花儿为什么有不同的形状?自然为什么这么造就它们?我后来知道,它们要吸引蜜蜂来传播花粉进行繁殖,不同颜色的花,能够吸引不同的昆虫。我对此很感兴趣,所以成了生物学研究者。”
在讲自己追求所爱时,老爷子中断了一下,问台下的大学生:“你们知道做大事业,该怎么做?”
他的答案是:去不同的国家学习,积累不同的经历。
1981年,阿龙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博士后研究,转型成为科学家。
“这才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我每天都去实验室,一篇接一篇发论文,一天都没停下。”
1986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后,阿龙决定回以色列。为什么不留在科技发达的美国继续研究?“美国出了500个诺奖得主,又不少我一个。”
阿龙回到了以色列理工学院,一直担任教授。2004年,他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以色列人。
“在你们很年轻的时候,就该规划事业。”阿龙教授说。
5月27日,浙江大学的“海外名师大讲堂”暨120周年校庆求是学术论坛,请来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这位发现人体内蛋白质降解过程奥秘而获诺奖的科学家,今年正好70岁。这13年来,他依然每天在实验室工作,不停地发论文,还满世界飞来飞去讲课和出席各类学术会议,精力充沛。
他来中国超百次,他对中国很了解,熟悉到“我知道你们的父母会经常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
这次演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大概是:yourself(你自己),individual(个人,个性的)。听上去很“鸡汤”——无论如何,你得按照你自己的兴趣规划人生。
然而,这碗“鸡汤”的背景很科幻——因为老爷子说,下个世纪人能比现在还要长寿30岁。未来的医疗,完全按照个体基因开药方,不做自己,活那么久又有什么意义?
下个世纪,人类平均多活三十岁
阿龙了解许多地道的中国特色,比如,父母爱替孩子做决定。
“按照很多中国家长的规划,当你完成学业踏上社会后,就得赶快成家,最好会赚钱。然而,就算你赚了一个一百万,两个,三个……然后呢?也许你离婚了。再过不了几年,你差不多就挂了。”
“目前,中国女性平均寿命85岁左右,男性在81岁左右。日本人更高些。”阿龙说,而在20世纪初叶,人类的平均寿命在50岁上下。4000年前,人类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
4000年的时间里,人类平均寿命只增长了15岁。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由于科技与教育的飞速发展,让人的寿命增长了整整30年。阿龙认为,下个世纪,人类平均寿命完全有可能再增长30岁。
“寿命的增长,是有代价的。目前人类遇到前所未有的疾病挑战,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病……”事实是,目前,90%以上的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上。人们一生中80%的健康花费,产生于生命阶段的最后3~4年。
然而,没有人希望又老又病地多活30年。
个性化治病,对“基因”下药
“疾病多是因蛋白质的降解和老化所导致。”阿龙获得诺奖的成果,就是研究人类细胞中蛋白质降解的过程。
他和另外两位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欧文·罗斯一起,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就像标签一样。人体内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在那里被降解。
基于基础研究,阿龙认为,医学正在经历一场个性化、定制化的变革,可能会让人类有质量地长命百岁。
“我们可以在DNA水平检测到疾病,进而根据不同的DNA序列,个性化治疗疾病。”阿龙说,“现在看似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结果却是完全不同,因为我们个体不同,年龄、性别、体重、饮食结构都不同,更不用说基因遗传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乳腺癌,尽管表现出的症状一样,但身体内部DNA出的问题可能不一样。”
也就是说,把对症下药变成对“基因”下药。
还有一种情况则更加勇敢。阿龙的讲解PPT上出现安吉丽娜·朱莉的照片。
“她做了基因测试,有患乳腺癌的高风险,所以选择切除乳腺;同样因为基因缺陷,她之后又摘除了卵巢。”阿龙说,发现基因缺陷而采取预防措施,相当于提前进行个人化定制的治疗。
阿龙把这看做是未来的第三次药物革命:一种药品能够治疗所有人同种疾病的时代将终结。
人生那么长,要按自己的兴趣来规划
为什么阿龙教授会说,按照自己的兴趣规划人生。这恐怕得从他自己的故事说起。
阿龙出生在以色列海法,高中毕业后在希伯来大学学医,这期间,他到军队服役,并在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医院接受训练。接下来,他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学习、做研究,然后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阿龙,是一名成功的外科医生。但他很快发现,“接下来的50年,这个职业都难以让我每天乐在其中。”
换了大部分人,走到这个地步,即使再不喜欢也是对赚钱、养家顾虑多多,然后说服自己继续下去。
前面说过,阿龙很懂中国家庭的教育,“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业,如果有错,那也是我自己承担错误。”
所以,当阿龙发现自己喜欢的是生物化学时,他对医学说了再见。
他讲起小时候的好奇心,“我对自然非常着迷,看到美丽的花,我会想,这些红色的花,跟其他花有什么不同?花儿为什么有不同的形状?自然为什么这么造就它们?我后来知道,它们要吸引蜜蜂来传播花粉进行繁殖,不同颜色的花,能够吸引不同的昆虫。我对此很感兴趣,所以成了生物学研究者。”
在讲自己追求所爱时,老爷子中断了一下,问台下的大学生:“你们知道做大事业,该怎么做?”
他的答案是:去不同的国家学习,积累不同的经历。
1981年,阿龙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博士后研究,转型成为科学家。
“这才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我每天都去实验室,一篇接一篇发论文,一天都没停下。”
1986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后,阿龙决定回以色列。为什么不留在科技发达的美国继续研究?“美国出了500个诺奖得主,又不少我一个。”
阿龙回到了以色列理工学院,一直担任教授。2004年,他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以色列人。
“在你们很年轻的时候,就该规划事业。”阿龙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