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口日渐老龄化 心脑血管病来势汹汹
2017-02-26 10:27:15金羊网陈映平 杨叁平 赵中其 查看次数:413
金羊网讯 2月25日,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杨胜利院士、姚新生院士、王琳芳院士、唐希灿院士、于金明院士、吴以岭院士等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李仁涵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主席李振吉教授等领导,以及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的海内外共两千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除广州主会场外,大会还在全国设置了400余个分会场,一万五千余名专家学者通过视频收看了会议现况。会上公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项目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项目组专家潜心研究5年,揭示了微血管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心梗后心律失常、心梗后慢性心力衰竭等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证实了通络方药对微血管的保护作用,对血管病变防治提出系统指导,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
新观点: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靶点
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带来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迅速增长。973计划项目专家应用现代微血管医学研究技术观测发现,随着人体年龄增加,微血管受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因素的危害会引发一系列改变:比如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微血管痉挛、微血管数目减少、消失,高脂血症患者则有微血管内血流减慢、微小血栓形成等表现;高血糖患者的微血管数量增加、交叉畸形。微血管形态的改变会影响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引发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斑块内微血管异常滋生可促使斑块破裂,进而引发心梗、脑梗;心肌微血管结构功能亦是心梗后心律失常、心梗后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变机制之一。如果能保护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营养代谢、脏器功能,就可以维持心、脑等脏器的血液供应,防治疾病的发生。973项目专家一致得出结论: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靶点。
研究结果:通络药物保护微血管证据确凿
973计划项目专家发现,现代医学的微血管、微循环概念与中医脉络学说中的“脉络”密切相关,因而意识到微血管病变的实质就是“脉络不通”。大量基础实验观察到,通络药物对高危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斑块内微血管滋生、心律失常微血管损伤、心力衰竭微血管损伤等微血管病变均有显著干预作用,可有效保护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为通络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了基础依据。
新观点: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靶点
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带来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迅速增长。973计划项目专家应用现代微血管医学研究技术观测发现,随着人体年龄增加,微血管受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因素的危害会引发一系列改变:比如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微血管痉挛、微血管数目减少、消失,高脂血症患者则有微血管内血流减慢、微小血栓形成等表现;高血糖患者的微血管数量增加、交叉畸形。微血管形态的改变会影响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引发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斑块内微血管异常滋生可促使斑块破裂,进而引发心梗、脑梗;心肌微血管结构功能亦是心梗后心律失常、心梗后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变机制之一。如果能保护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营养代谢、脏器功能,就可以维持心、脑等脏器的血液供应,防治疾病的发生。973项目专家一致得出结论: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靶点。
研究结果:通络药物保护微血管证据确凿
973计划项目专家发现,现代医学的微血管、微循环概念与中医脉络学说中的“脉络”密切相关,因而意识到微血管病变的实质就是“脉络不通”。大量基础实验观察到,通络药物对高危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斑块内微血管滋生、心律失常微血管损伤、心力衰竭微血管损伤等微血管病变均有显著干预作用,可有效保护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为通络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了基础依据。
在973项目实施期内,项目专家以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通络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其中包括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1212例临床研究,为通络药物实现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循证研究依据;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219例临床研究,显示了通心络胶囊在解决心梗后无再流及灌注损伤这一世界医学界难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1476例临床研究,证实参松养心“快慢兼治”整合调节作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465例临床研究,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333例临床研究,填补了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药物治疗空白;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512例临床研究,证实其临床疗效确切,其研究结果发表在目前国际心血管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被列入JACC2013年度学术亮点。循证医学是评价药物疗效最科学、最公正、最可靠的方法,能得出真正值得患者依赖的用药依据。循证医学研究为通络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疗效提供了确凿的临床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