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厦门医生巧手“补心”,将大伯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2016-12-30 09:52:01厦门日报楚燕查看次数:367
  急性心梗后心脏室间隔突发破裂穿孔,心尖部形成室壁瘤,严重心力衰竭——漳浦61岁患者曾大伯的心脏“伤痕累累”,生命极度垂危。日前,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巧手“补心”,堵上了心脏“破洞”,原本奄奄一息、无法平卧的曾大伯如今终于能好好躺下来睡一觉,安稳地吃上一顿饭。

  凶险,心脏突然穿孔生命垂危
  “那天他说胸口很疼,喘得说不了话,又拖着不想找医生,疼大半天了才去医院,发现是心梗就放了支架。”谈起父亲对病情的拖延和讳医,曾大伯的女儿既无奈又痛心。原以为放完心脏支架就可以了,谁料术后一周,曾大伯活动时一使劲儿,突然又感到气喘难忍,大冬天的汗都出来了,只能再次入院治疗。经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其心脏室间隔靠心尖处出现了破裂,最大的测量孔直径达14mm,诊断为室间隔肌部穿孔,保守治疗了一个月后病情愈发加重。眼看病魔一步步侵蚀生命,曾大伯的家人向心血管病医院求助。
  “转院来时,患者已经无法平卧,心脏室间隔就像‘破布’一样又薄又脆弱,且心脏明显扩大,心尖部还有室壁瘤形成,已发展为顽固性心衰。”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文辉介绍,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使心脏血流发生急剧变化,大量心脏血液由左心室分流至右心室,造成很难纠正的心衰。曾大伯随时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数据显示,发病后25%的患者于24小时内死亡,80%~90%在2个月内死亡,仅7%的患者能生存超过一年。

  受损心肌薄如纸 精准封堵窟窿
  面对这样处于濒死状态的高危重症患者,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难度很高,风险极大。经过详细会诊,心内科团队决定采用局麻下经皮介入室间隔封堵术,放置封堵器堵塞破溃的室间隔。要植入这样的封堵器,必须先将圆珠笔粗细的鞘管送过极其脆弱的破孔,再在像迷宫一样的左右心室里准确定位封堵器的位置,还要在患者严重心衰不能平卧下尽快完成,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缜密操作,心内科的介入团队终于顺利完成这一高难度的手术。一枚封堵器成功地被送入室间隔穿孔处,室间隔穿孔终于被牢牢封死住了。曾大伯心脏内乱跑的血流终于恢复平静。原本一直半躺着喘息的曾大伯在封堵器植入后,立马能回答医生的询问,“一下子感觉舒服多了,现在躺着不难受了,也不喘了。”
  曾大伯目前安全渡过了术前抗心衰、支持治疗和术后抗感染等重重难关,已转入普通病房。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4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