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将导管送进血管 直捣肿瘤“司令部”
2016-10-21 09:41:38 厦门晚报何崇梅查看次数:450
内科无药可治,外科没法开刀,10年前,这样的肿瘤患者只能在生死线上煎熬。但今天,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一根导管可在影像医学设备的监视下,通过一个2-3毫米的小口进入人体,游走在血管里,最后直达病灶进行诊治。这就是介入诊疗,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会长徐克教授形容介入技术为“无孔不入,无所不能”。
介入治疗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治病的?记者采访我市介入诊疗专家,揭开介入诊疗的神秘面纱。
【技术】
常用导管不到1毫米粗
要用巧劲推送达病灶
介入导管一般多粗?如何在血管里游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熊宇告诉记者:“导管有粗有细,我们常用的微导管大约在0.7毫米。人体的血管也是由粗到细,越到末梢越细,从主动脉的3-4厘米到毛细血管的几微米。”
如何顺利将导管送达病灶处?熊宇说:“血管就像河道,有各种弯曲和分叉,而且越往末梢越细,有时候想要达到目标血管,还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医生在推送导管进血管后,要用巧劲,不是蛮力。”
【方法】
杀死、饿死、烧死
多方法对付肿瘤
介入治疗如何与肿瘤“作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主任赵一麟介绍说,介入治疗可以将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直接作用于病灶,进而“杀死”肿瘤;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手段堵塞肿瘤血管,进而“饿死”肿瘤;还可以通过射频消融,对靶肿瘤施以射频电流,进而“烧死”肿瘤细胞。
他说:“对付肿瘤,无论是‘杀死’、‘饿死’,还是‘烧死’,这些介入疗法既可单打独斗,也可联合作战。比如,通过导管将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掐断肿瘤的营养补给,即堵住供养血管来饿死它。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这种局部化疗用药更精准,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因其创伤小可反复进行,非常适合恶性肿瘤的治疗。”
【案例1】
“定点轰炸”静脉癌栓 肝癌晚期患者好转
患者陈先生一段时间出现反复腹胀、腹泻,自己在家服消化止泻药,但始终不见好转,前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由于癌栓完全阻塞了门静脉主干,肠道血液回流出现障碍,肠管瘀血肿胀,导致陈先生每天最多达十余次的腹泻。
考虑到陈先生目前已属于肝癌晚期,外科开刀切肿瘤等传统治疗手段均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介入疗法成为陈先生与肿瘤作战的科学战术。肝胆胰外科介入诊疗组副主任医师熊宇与团队决定通过采用门静脉主干支架+碘125粒子条置入术,对陈先生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进行“定点轰炸”。
熊宇和上海中山医院的罗剑钧教授共同完成了这台高难度手术。手术第二天,陈先生的腹泻症状就消失了,肝功能也逐渐改善。
熊宇介绍说:“通过门静脉支架的置入,重建门静脉的血流,改善肝功能;碘125放射粒子条的置入,能给周围2厘米的癌栓予以迅速持久地杀伤,使癌栓难以东山再起。”
“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使得一些原本仅有几个月寿命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成倍延长,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他说。
【案例2】
灌药杀死肺癌细胞 患者器官损伤小
家住东山岛的方女士,因患肺鳞癌在福州及上海多家医院多次就诊,病情未得到很好控制,经患友介绍,方女士与家人决定,选择介入疗法与肿瘤搏斗。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赵一麟和团队接诊后,发现方女士的右肺肿瘤巨大,有多支肿瘤供血动脉,其中也有多条肋间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大家决定对方女士右肺肿瘤进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先掐断肿瘤的供养血管。
接下来的治疗环节中,大家在肿瘤不规则残留区域给予放射性组织间粒子植入术及射频消融术,整个治疗就是导管的进进出出。术后六个月复查,方女士的右肺肿瘤及肿大淋巴结居然消失,右肺已经没有活的病灶了。
赵一麟介绍说:“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很多肺转移癌也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治疗肺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介入导管,先把抗癌药物经肿瘤供血动脉,直接灌入肿瘤杀死癌细胞。”
“这个过程,化疗药物不经过全身血液稀释和肝脏代谢直接作用于肿瘤,提高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减轻了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因此减轻了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他说。
【名词解释】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某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管这种不开刀的方式,来完成对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很广泛。
介入治疗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治病的?记者采访我市介入诊疗专家,揭开介入诊疗的神秘面纱。
【技术】
常用导管不到1毫米粗
要用巧劲推送达病灶
介入导管一般多粗?如何在血管里游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熊宇告诉记者:“导管有粗有细,我们常用的微导管大约在0.7毫米。人体的血管也是由粗到细,越到末梢越细,从主动脉的3-4厘米到毛细血管的几微米。”
如何顺利将导管送达病灶处?熊宇说:“血管就像河道,有各种弯曲和分叉,而且越往末梢越细,有时候想要达到目标血管,还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医生在推送导管进血管后,要用巧劲,不是蛮力。”
【方法】
杀死、饿死、烧死
多方法对付肿瘤
介入治疗如何与肿瘤“作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主任赵一麟介绍说,介入治疗可以将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直接作用于病灶,进而“杀死”肿瘤;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手段堵塞肿瘤血管,进而“饿死”肿瘤;还可以通过射频消融,对靶肿瘤施以射频电流,进而“烧死”肿瘤细胞。
他说:“对付肿瘤,无论是‘杀死’、‘饿死’,还是‘烧死’,这些介入疗法既可单打独斗,也可联合作战。比如,通过导管将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掐断肿瘤的营养补给,即堵住供养血管来饿死它。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这种局部化疗用药更精准,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因其创伤小可反复进行,非常适合恶性肿瘤的治疗。”
【案例1】
“定点轰炸”静脉癌栓 肝癌晚期患者好转
患者陈先生一段时间出现反复腹胀、腹泻,自己在家服消化止泻药,但始终不见好转,前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由于癌栓完全阻塞了门静脉主干,肠道血液回流出现障碍,肠管瘀血肿胀,导致陈先生每天最多达十余次的腹泻。
考虑到陈先生目前已属于肝癌晚期,外科开刀切肿瘤等传统治疗手段均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介入疗法成为陈先生与肿瘤作战的科学战术。肝胆胰外科介入诊疗组副主任医师熊宇与团队决定通过采用门静脉主干支架+碘125粒子条置入术,对陈先生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进行“定点轰炸”。
熊宇和上海中山医院的罗剑钧教授共同完成了这台高难度手术。手术第二天,陈先生的腹泻症状就消失了,肝功能也逐渐改善。
熊宇介绍说:“通过门静脉支架的置入,重建门静脉的血流,改善肝功能;碘125放射粒子条的置入,能给周围2厘米的癌栓予以迅速持久地杀伤,使癌栓难以东山再起。”
“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使得一些原本仅有几个月寿命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成倍延长,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他说。
【案例2】
灌药杀死肺癌细胞 患者器官损伤小
家住东山岛的方女士,因患肺鳞癌在福州及上海多家医院多次就诊,病情未得到很好控制,经患友介绍,方女士与家人决定,选择介入疗法与肿瘤搏斗。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赵一麟和团队接诊后,发现方女士的右肺肿瘤巨大,有多支肿瘤供血动脉,其中也有多条肋间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大家决定对方女士右肺肿瘤进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先掐断肿瘤的供养血管。
接下来的治疗环节中,大家在肿瘤不规则残留区域给予放射性组织间粒子植入术及射频消融术,整个治疗就是导管的进进出出。术后六个月复查,方女士的右肺肿瘤及肿大淋巴结居然消失,右肺已经没有活的病灶了。
赵一麟介绍说:“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很多肺转移癌也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治疗肺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介入导管,先把抗癌药物经肿瘤供血动脉,直接灌入肿瘤杀死癌细胞。”
“这个过程,化疗药物不经过全身血液稀释和肝脏代谢直接作用于肿瘤,提高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减轻了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因此减轻了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他说。
【名词解释】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某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管这种不开刀的方式,来完成对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很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