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苦守”脑瘫孙子19年 每天都要忙到凌晨
2016-10-12 09:01:12海峡导报林少蓉查看次数:575
王应出门扫地,孙子有时就站在家门口张望等待
王应平时一个人要照顾孙子的生活起居
63岁的老人叹息着说:“孩子,如果有一天奶奶死了,你可咋办?”孙子流泪答:“奶奶不能死,如果真死了,我也不想活,我会喝农药把自己也毒死!”
这是一段令人深感心酸的真实对话,发生在蔡塘社区某民房内。
王应,河南人,来厦4年了,是一名环卫工。这是一位善良而又坚强的老人,19年时间,她用爱照顾着脑瘫的孙子,演绎舔犊之情、祖孙情深。
吃完肉 他高兴得转圈圈
这是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土坯房。屋内,凌乱地挤满了各种生活用品。阵阵浓烈的蟑螂气味扑鼻而来,不时还会有老鼠窜出。这些年,为了孙子,老人可谓含辛茹苦。下班回来已经是晚上9点半了,寂静的出租屋内,锅碗瓢盆声,清洗衣物声,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老人有肺气肿,人不适时,整夜都不睡也是常有的事。即便如此,老人从不言累,更不曾想过“放弃”二字。
临近中午,只见老人的电磁锅内正温着两个白馒头。一问,才知道这是老人平时的午餐。老人说:“早餐、午餐和孙子大多是一个白馒头配一碗白开水,只有晚上时,才吃面条。”而老人口中所谓的面条,里面顶多放些葱花而已。2200元的工资,是老人在蔡塘社区当环卫工的所有收入,每月只敢花六七百元,剩下的1000多元,就是孙子的救命钱。
说起一个月前吃肉的场景,老人笑得嘴都咧开了。她说,有半年多时间,她都没尝过肉,更别提孙子了。那天是9月9日,有一位爱心人士得知情况后,买了8斤排肉过来。老人开心得不行,赶紧将排肉分成几小袋,寄存在邻居的冰箱里。“吃了一个多星期,把我和孙子乐得不行。吃肉那几天,孩子心情大好,每天都在屋子里乐呵呵地不停转圈圈,嘴里还唱着从广场上学来的‘发财歌’。”老人说,那是孙子滨滨为这位买肉的好心阿姨唱的,他要恭喜她发大财,好人一生平安。
这两天,厦门受冷空气影响,天气开始转凉。滨滨可能是着凉了,这两天很不舒服。无奈家中只有两件厚棉袄,没有秋季的衣物,只好找邻居借了一件外套给孙子穿。讲这些话时,老人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哧哧”地干笑两声,低下头。
被鼠咬 打破伤风 心疼钱
采访过程中,老人还跟我们讲起2个月前“被老鼠咬”的事情,闻之令人难过。她说,那天深夜大概1点多,她睡得正酣时,突然感觉左手臂一阵剧痛,睁开眼,鲜血已经流了出来。一只老鼠正从她身上逃窜而去。因为担心第二天手痛上不了班,老人哭了。随后孙子滨滨也醒来。
老人说:“孩子,你看,奶奶的手臂被老鼠咬肿了,以后没法干活,我们就没得吃了。”滨滨听闻,也哭了。“奶奶,你不能死,如果你死了,我也不想活了!”这一夜,祖孙二人一宿无眠,抱头痛哭。
第二天,老人因为心疼钱,不想上医院看,只是用块布扎住伤口,继续上街打扫卫生。因为左臂疼痛,这天她用右手拎了30个垃圾桶往垃圾车上倒。但熬到中午时,左臂肿得更大了,实在忍受不了,老人上了趟医院,打了破伤风,拿了药,花掉480元。至今老人仍念叨着,无法释怀。
为孩子 夫妻俩经常吵架
王应老人育有两个儿子,滨滨是她大儿子所生。照理说,这抚养子女的义务本该由父母来尽,可为何却让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扛?老人的解释是,大儿子和大儿媳也在厦门打工,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了,生下滨滨后,花了不少钱,还是没医好,后来他们又生下二儿子。夫妻二人经常因为滨滨而吵架。老人不忍心,就独自把滨滨带在身边生活。
采访中,导报记者问滨滨喜欢跟爸爸妈妈同住吗?滨滨摇头不语,只是说:“我喜欢跟奶奶生活。”
老人还告诉我们,大儿子和大儿媳偶尔来看滨滨,滨滨都会表现出厌烦的神情,有时还会出手打他的妈妈。
对于老人和滨滨生活的现状,导报记者昨日也拨打了滨滨父亲尹先生的电话。尹先生表示,他曾劝母亲不要上班,专心带孩子就可以,但母亲却说“闲着不习惯,必须要找个活干”。“按理说,孩子是要跟着父母过才好,但滨滨不喜欢跟我们过,我们也没有办法,只好这样了。”当导报记者向尹先生讲述老人平时生活的艰难时,尹先生说,“我们要买肉给他们吃,可老人总说不爱吃”。同时尹先生也承认,可能自己和妻子平时脾气比较急躁,偶然急了,一两下会有打滨滨的行为,所以孩子现在都不愿意跟他们过了。
而对于平时孩子生病,无法及时照顾,尹先生则解释:“我们也要上班,没有那么多精力。”下一步,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尹先生说,准备将老人和滨滨送回河南老家生活。
【记者手记】
一块有温度的猪肉
昨日上午,秋雨沙沙。临去王应老人家之前,导报记者已经得知老人很久都不舍得买一块肉了,便决定在金尚小区买些排骨给老人带去。称好排骨时,电话响了,是一位企业负责人,平时经常做些慈善之事,导报记者便顺口把老人的情况跟她聊了,希望之后能帮到老人。
可没想到,一旁的肉摊老板娘得知老人的情况后,原本120多元排骨钱,只收导报记者100元。而且不由分说,硬是塞给导报记者一块足有四五斤重的瘦肉,再三交代“这点肉帮我也带给老人吧!略表一片心意!因为放不下手上的活,不然真想跟去看望她”。
而在随后的采访过程中,因为老人不会讲普通话,无法顺畅交流,医世家企业河南籍员工原萌雯得知后,更是在风雨中专程义务赶来帮助翻译。
一面之缘,一通电话,在略感寒意的秋季里,这样的信任,也只有在这样一座暖城里,才会这般温暖地发生!
厦门的确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从“莫兰蒂”台风到时见报端的各种好人好事,厦门几乎每个角落、每位普通市民身上,都有那么多令人感动的闪光点。
感谢每位用爱造就厦门温度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