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国庆12小时看约130位病人 怕上厕所耽误就诊
2016-10-05 12:13:23新京报赵蕾查看次数:326
10月1日,北京武警总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叶慧芳在抢救室与病人家属商讨治疗方案。新京报记者贺顿摄
10月1日晚上8点,叶慧芳坐在武警总院急救医学中心诊疗室的第二张工作台上,灵活的手指敲打着键盘,并时不时回头与患者交流几句。
前脚刚送走一个病人,又有一男一女围了过来。
20多岁的姑娘捂着肚子,说腹痛。叶慧芳立刻让其躺在旁边的病床上,伸手在她肚子上来回按压,并询问饮食和通便情况。扶着姑娘起身后,她冲回到电脑前,“啪啪”敲着键盘,同时分析患者病情,告知拍腹平片的路线,并嘱咐节后再去做个肠镜,检查下消化系统。
很快,她打印出一张检验单,从胸口掏出笔签了字,交到患者手上。整个过程麻利干脆,不超过两分钟。
二人刚走,一位约60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坐下,叶慧芳又开始新一轮的询问。
“每天都是这样高强度的节奏,刚离开一位病人,就有新的患者等待问诊,说到口干舌燥还是停不下来。”叶医生说着便笑开了,青绿色口罩没能遮掩住她一双疲惫的眼睛。
节假日总也“逃不掉”
国庆当天,一早5点多,住在昌平的叶慧芳便起身赶往医院。到晚上8点时,接待记录上显示,一共看了约130位病人。
“往常节假日出游的人多,来医院看病的会减少三分之一,但今天倒与平日的人数一样。”话还没说完,她就被叫到急危重症抢救区,查看血压过高的病人的情况。
从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武警总医院急诊科室,叶慧芳一做就是十年。每到节假日,急诊科医生都要轮流值班。
按科室惯例,三天假期值班一天,七天假至少为两天。1日和4日是叶慧芳的排班,她需要从早8点到次日8点,24小时坚守岗位,负责前台的急救问诊,以及ICU和留观科室的组织调配。
叶慧芳大步且急速地走着,看完抢救室一位心脑血管多发症病人的检验单,拿出笔勾勾画画检验指标,指示护士注意观察血压和血糖指标后,又回到前台,向专科室值班的医生反映情况,安排人过来再次问诊,确认病情,以及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刚挂完电话,便有留观室的护士跑来问急救室床位的安排情况,叶慧芳还未回答完,又被叫到伤口处理的房间,她一路小跑,赶着为一位手腕被划伤、血流不止的女患者处理伤口。
“胳膊轻放到垫子上来,疼不疼?稍微忍一下就好。”叶慧芳边轻声慰问着,边拿起镊子和棉花,两三下擦拭了流血的伤口,再轻轻抬起对方的手腕,用纱布包扎出血口。
这一夜,叶慧芳就这么在急救中心的诊室、抢救室、大厅等大大小小的屋内来回跑动。
急诊是特殊的存在
“叶医生,快,有病人陷入昏迷状态了。”一位女护士在走廊里喊道。
晚上七点,一位25岁的男子被保安和护士4人抬向急救室。叶慧芳奔向病床前,看到病人处于浅昏迷状态,立刻吩咐护士给该男子测量血压、心电图、血气等。
几秒后,血糖检测仪和血气检测结果显示“H”(注:血糖血气过高,显示不出测量结果)。她扫了一眼各种仪器的测量数值,同时用手翻开病人眼睑查看瞳孔,以判断其是否中毒。
从家属的描述和诊断结果中,叶慧芳判断病人血糖过高加肠道感染,导致糖尿病酮症,出现昏迷状况。她立刻分配护士准备针管,然后解开病人衣服至胸部,对准锁骨下静脉,插入针管,做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手术。
“现在就补液1000ml,迅速降低血糖和乳酸,补充氧气。”叶慧芳向身边人说道。
“病人只有通过锁骨下静脉进行补液,才能迅速降血糖,不然随时有生命危险,随时观察汇报”,她又习惯性地给身边的医生和护士解释了一句。
半小时后,被抢救的男子逐渐恢复意识,叶慧芳轻吐一口气,“晚来几分钟,可能就没命了,糖水喝太多了。”她向家属提醒着。
“叶医生,门口有个病人找你,也不进来。”一听有病人找,叶慧芳又大踏步地走出去。
这位“病人”刘姐,其实是两位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她特意路过医院,送来两盒饼干。
叶慧芳回忆,总陪母亲和姐姐来看病的刘姐,开始也不信任急诊室的医生。在一次次详细的询问和诊断后,她发现刘姐家属血压高是由于脑梗塞和颈部动脉硬化斑块造成的,并及时给予了药物早期干预,防止了病情加重。
“她想表示感谢,其实这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叶慧芳低头笑了笑,看到又有病人进屋,赶紧转身坐下,给一位不停咳嗽的女子查看咽喉。
医生也是病人
“叶医生,都十点啦,你还吃饭吗?”前台的女护士询问。
“啊,这么晚了,7点买的酸辣粉都没法吃了。”叶慧芳反应过来,开始吩咐忙着照看病人的其他医生和护士抽空轮流吃饭。
回到工位上坐下,叶慧芳和前台的两位男医生商量着吃什么。为了不耽误病人看病,最终大家决定还是用泡面充饥。
在叶慧芳的工位上,一瓶200ml的苏打矿泉水才喝掉不到三分之一。用她的话来说,这是工作常态。
作为急诊室医生,不敢在上班时间轻易喝水,因为上厕所会耽误就诊时间,如果出现需要立刻抢救的病人,必须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也算作职业素养的一部分。
吃饭也没有准点过。“就像今天,来看病的老年人比较多,都是六七十岁,心脑血管病。国庆长假期间,可能一家人出去吃个饭,或者在市区逛一下,人比较多,情绪一激动,血压就上来了,还有头晕的,脑出血的,摔伤的……我们中午忙完,都一点多了。”
由于工作性质,对急诊室医生来说,按时吃饭成为一种奢望。日积月累,内分泌紊乱,胃病之类的毛病都会显现。再加上长期伏案问诊,开药,大部分医生都有肩周炎、腰肌劳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
叶慧芳再次进入抢救室查看4位病人的情况,确认稳定之后,时针指向了十一点。挂号急诊的人逐渐稀少,她和几个女护士坐下来,泡了一份桶装方便面。
“作为医生,我们更清楚这个点不应该吃饭,但还要熬一夜,不吃东西肯定撑不住了。”叶慧芳和周围的护士打趣道,每天给这么多人看病,却没法治疗自己的病情。
国庆长假怎么过?
“明早回家后,要先睡一天,稍微调整下,然后在家里陪陪孩子,肯定没空出去玩啦。”提到孩子,叶慧芳的眼睛亮了一下。作为母亲,她很珍惜与两岁儿子相处的时间。
2日凌晨五点,天空微微有了亮光,急诊处也安静了下来,叶慧芳趴在桌子上眯了一会,醒来时,再次看见了日出。
10月1日晚上8点,叶慧芳坐在武警总院急救医学中心诊疗室的第二张工作台上,灵活的手指敲打着键盘,并时不时回头与患者交流几句。
前脚刚送走一个病人,又有一男一女围了过来。
20多岁的姑娘捂着肚子,说腹痛。叶慧芳立刻让其躺在旁边的病床上,伸手在她肚子上来回按压,并询问饮食和通便情况。扶着姑娘起身后,她冲回到电脑前,“啪啪”敲着键盘,同时分析患者病情,告知拍腹平片的路线,并嘱咐节后再去做个肠镜,检查下消化系统。
很快,她打印出一张检验单,从胸口掏出笔签了字,交到患者手上。整个过程麻利干脆,不超过两分钟。
二人刚走,一位约60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坐下,叶慧芳又开始新一轮的询问。
“每天都是这样高强度的节奏,刚离开一位病人,就有新的患者等待问诊,说到口干舌燥还是停不下来。”叶医生说着便笑开了,青绿色口罩没能遮掩住她一双疲惫的眼睛。
节假日总也“逃不掉”
国庆当天,一早5点多,住在昌平的叶慧芳便起身赶往医院。到晚上8点时,接待记录上显示,一共看了约130位病人。
“往常节假日出游的人多,来医院看病的会减少三分之一,但今天倒与平日的人数一样。”话还没说完,她就被叫到急危重症抢救区,查看血压过高的病人的情况。
从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武警总医院急诊科室,叶慧芳一做就是十年。每到节假日,急诊科医生都要轮流值班。
按科室惯例,三天假期值班一天,七天假至少为两天。1日和4日是叶慧芳的排班,她需要从早8点到次日8点,24小时坚守岗位,负责前台的急救问诊,以及ICU和留观科室的组织调配。
叶慧芳大步且急速地走着,看完抢救室一位心脑血管多发症病人的检验单,拿出笔勾勾画画检验指标,指示护士注意观察血压和血糖指标后,又回到前台,向专科室值班的医生反映情况,安排人过来再次问诊,确认病情,以及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刚挂完电话,便有留观室的护士跑来问急救室床位的安排情况,叶慧芳还未回答完,又被叫到伤口处理的房间,她一路小跑,赶着为一位手腕被划伤、血流不止的女患者处理伤口。
“胳膊轻放到垫子上来,疼不疼?稍微忍一下就好。”叶慧芳边轻声慰问着,边拿起镊子和棉花,两三下擦拭了流血的伤口,再轻轻抬起对方的手腕,用纱布包扎出血口。
这一夜,叶慧芳就这么在急救中心的诊室、抢救室、大厅等大大小小的屋内来回跑动。
急诊是特殊的存在
“叶医生,快,有病人陷入昏迷状态了。”一位女护士在走廊里喊道。
晚上七点,一位25岁的男子被保安和护士4人抬向急救室。叶慧芳奔向病床前,看到病人处于浅昏迷状态,立刻吩咐护士给该男子测量血压、心电图、血气等。
几秒后,血糖检测仪和血气检测结果显示“H”(注:血糖血气过高,显示不出测量结果)。她扫了一眼各种仪器的测量数值,同时用手翻开病人眼睑查看瞳孔,以判断其是否中毒。
从家属的描述和诊断结果中,叶慧芳判断病人血糖过高加肠道感染,导致糖尿病酮症,出现昏迷状况。她立刻分配护士准备针管,然后解开病人衣服至胸部,对准锁骨下静脉,插入针管,做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手术。
“现在就补液1000ml,迅速降低血糖和乳酸,补充氧气。”叶慧芳向身边人说道。
“病人只有通过锁骨下静脉进行补液,才能迅速降血糖,不然随时有生命危险,随时观察汇报”,她又习惯性地给身边的医生和护士解释了一句。
半小时后,被抢救的男子逐渐恢复意识,叶慧芳轻吐一口气,“晚来几分钟,可能就没命了,糖水喝太多了。”她向家属提醒着。
“叶医生,门口有个病人找你,也不进来。”一听有病人找,叶慧芳又大踏步地走出去。
这位“病人”刘姐,其实是两位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她特意路过医院,送来两盒饼干。
叶慧芳回忆,总陪母亲和姐姐来看病的刘姐,开始也不信任急诊室的医生。在一次次详细的询问和诊断后,她发现刘姐家属血压高是由于脑梗塞和颈部动脉硬化斑块造成的,并及时给予了药物早期干预,防止了病情加重。
“她想表示感谢,其实这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叶慧芳低头笑了笑,看到又有病人进屋,赶紧转身坐下,给一位不停咳嗽的女子查看咽喉。
医生也是病人
“叶医生,都十点啦,你还吃饭吗?”前台的女护士询问。
“啊,这么晚了,7点买的酸辣粉都没法吃了。”叶慧芳反应过来,开始吩咐忙着照看病人的其他医生和护士抽空轮流吃饭。
回到工位上坐下,叶慧芳和前台的两位男医生商量着吃什么。为了不耽误病人看病,最终大家决定还是用泡面充饥。
在叶慧芳的工位上,一瓶200ml的苏打矿泉水才喝掉不到三分之一。用她的话来说,这是工作常态。
作为急诊室医生,不敢在上班时间轻易喝水,因为上厕所会耽误就诊时间,如果出现需要立刻抢救的病人,必须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也算作职业素养的一部分。
吃饭也没有准点过。“就像今天,来看病的老年人比较多,都是六七十岁,心脑血管病。国庆长假期间,可能一家人出去吃个饭,或者在市区逛一下,人比较多,情绪一激动,血压就上来了,还有头晕的,脑出血的,摔伤的……我们中午忙完,都一点多了。”
由于工作性质,对急诊室医生来说,按时吃饭成为一种奢望。日积月累,内分泌紊乱,胃病之类的毛病都会显现。再加上长期伏案问诊,开药,大部分医生都有肩周炎、腰肌劳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
叶慧芳再次进入抢救室查看4位病人的情况,确认稳定之后,时针指向了十一点。挂号急诊的人逐渐稀少,她和几个女护士坐下来,泡了一份桶装方便面。
“作为医生,我们更清楚这个点不应该吃饭,但还要熬一夜,不吃东西肯定撑不住了。”叶慧芳和周围的护士打趣道,每天给这么多人看病,却没法治疗自己的病情。
国庆长假怎么过?
“明早回家后,要先睡一天,稍微调整下,然后在家里陪陪孩子,肯定没空出去玩啦。”提到孩子,叶慧芳的眼睛亮了一下。作为母亲,她很珍惜与两岁儿子相处的时间。
2日凌晨五点,天空微微有了亮光,急诊处也安静了下来,叶慧芳趴在桌子上眯了一会,醒来时,再次看见了日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