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医院消化内科大力发展消化内镜技术
2016-07-22 10:00:16厦门日报楚燕查看次数:5111
第一七四医院消化内科充满蓬勃朝气,拥有一批“术业有专攻”的消化内镜高手。
戴益琛主任带队查房。
探讨疑难病例。
精心护理,呵护患者健康。
科室配备了先进的内镜设备,能开展多种消化内镜诊疗项目。
一根带有镜头的软管,潜入消化道,堵漏洞、切瘤子、抓虫子、取石头、除梗阻……似乎无所不能。这些以前需要开膛破肚大动干戈才能进行的治疗,现在体表不留任何伤痕就能很好地完成,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这就是消化内镜的魅力。
“消化道狭长,从食管、胃、小肠到大肠,哪里出了问题,病人都很痛苦。有了消化内镜,从口腔到肛门都能覆盖到,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努力以最小的代价为病人解除病痛,正所谓‘小空间大作为’。”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消化内科戴益琛主任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科设立了消化疾病微创治疗中心,着力培养消化内镜专业人才,现在科室拥有一批“术业有专攻”的“挖地雷高手”、“架桥高手”、“捕虫高手”、“潜水高手”等,消化内镜诊疗水平不断提升,造福了一方百姓。
【科室简介】
第一七四医院消化内科是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科室,于2012年独立建科之前已有深厚的积淀。建科后很快成为十八分部的重点培育学科,2014年与肝胆外科联合成立厦门市胆道疾病重点实验室,2015年成为南京军区消化疾病微创治疗中心。科室2012年获评十八分部基层先进党支部,2015年集体立下南京军区三等功。2015年,科室获评分部先进党支部,戴益琛、陈章兴、傅育卡获评分部优秀党员。
消化内科成立后,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时刻牢记“以最小的创伤、最低的费用帮病人解决问题”,大力发展消化内镜技术,诊治量不断增长。目前,科室每月开展2000多台内镜检查治疗,其中比较大的手术近80台。随着科室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地患者前来求治。
“挖地雷高手”不开刀搞定早期肿瘤
消化系恶性肿瘤是我国最为高发的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0%左右。在导致福建省居民死亡的前五大恶性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占了三个,即食道癌、胃癌、肠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早期患者90%可以活下去,成本低,疗效好;而到了晚期,90%的人花光钱也治不好。
“我们配备了各种先进的消化内镜。如高清放大内镜可以放大病灶,让视野更清楚;染色内镜可以把病灶对比度显示出来,判断病灶范围;超声内镜可以判断病灶深度。”戴益琛主任表示,对于各种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消化内镜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它像侦察兵一样有着火眼金睛,能及时发现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肠癌,然后像挖地雷一样,轻松除掉各种早期消化道肿瘤。
戴益琛主任介绍,消化内镜治疗早期肿瘤操作起来比较便捷,病人提前禁食,服用药物把整个消化管腔清理得干干净净,不能有食物、粪渣的干扰,医生就可以操作了。和传统的外科手术比起来,消化内镜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创伤更小,患者出血少、痛苦小,恢复更快。
除了消化道早期肿瘤,第一七四医院消化内科“挖地雷高手”还将消化内镜用于切除息肉等消化道病变,取得很好的效果。
“堵漏高手”封瘘止血快速精准
人体消化道很长,如果哪里破损了,要么消化道里的食物、粪便漏到胸腔、腹腔里,要么出血难止。要是用传统的外科方法探查,切开翻来翻去地寻找破损的部位,病人很痛苦,创伤也大。消化内镜则可以从口腔或肛门进入,覆盖整个消化道,清楚地看到破损部位。
一位胃癌患者做完外科手术胃穿孔,发生胃瘘,瘘口大小约2厘米,吃东西时食物会从胃漏到腹腔里,需要引流出来。第一七四医院消化内科运用消化内镜巧妙封堵了瘘口。“以前封堵瘘口,用的夹子像筷子一样,现在用的是像两个手一样的大夹子,夹得更好、包裹得更牢。”戴益琛主任介绍,对付消化道破损,除了用夹子夹,还可以用带膜的支架来封堵,就像在洞口打了个补丁,覆盖在破损处进行修补。
在诊治消化道出血时,消化内镜可以在短时间内查明出血部位,迅速结扎,注射硬化剂、组织黏合剂,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以前我们读医学院的时候,老师说,做消化内镜最怕两个并发症,一个是出血,一个是穿孔,一旦出现这两个并发症,内科就没办法了,得请外科补救。现在消化内镜技术迅猛发展,可以实现主动全程关照,不仅操作本身导致的出血、穿孔可以很好地解决,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穿孔也可以解决。”戴益琛主任颇有感触地说。
“架桥高手”巧妙解除消化道梗阻
消化道一旦出现狭窄,食物下不去,病人就会呕吐、胸闷腹胀,吃不进东西,十分难受。“整个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大肠、胆管,哪里堵住了,我们都可以借助消化内镜,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或用搭桥的办法来解决。”
戴益琛主任说,消化道狭窄,常见的有消化道肿瘤导致的狭窄、手术后吻合口导致的狭窄或肌肉痉挛引起的狭窄。“得把路打通,最常用的是用东西扩张撑开,这项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撑不开,扩张效果不好,还可以搭个支架,也就是“架桥”。
一位肠癌患者,肿瘤把肠管堵住了,粪便出不来,病人整天憋得难受。如果是外科手术开刀,要先把肠子露到外面,引流、造瘘,然后等一个多月后,再把肠子送回去,在这期间,患者必须背粪袋一个多月,很不方便,生活质量大受影响。现在,运用消化内镜技术,医生在堵的地方安放肠道支架,架个桥,绕过狭窄部位,大便就通畅了,病人不用背粪袋生活,也不用做两次手术,一次内镜手术就解决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大提高,整个人轻松了。
“捕虫高手”揪出十几厘米长胆道蛔虫
很多人都知道,蛔虫在肠子里有时会导致肚子痛。但是,您听说过蛔虫钻进胆道里吗?那可真是疼得要命。
前阵子,第一七四医院接诊了一位老人家,腹部剧烈疼痛,彩超检查显示胆管里有条长长的虫子。原来,人的十二指肠有个小小的乳头,蛔虫钻进乳头,就会进入胆管。消化内科的“捕虫高手”们熟练应用消化内镜ERCP技术,成功将虫子从胆管里抓了出来。原来,这是一条蛔虫,足有十多厘米,取出来的时候还在蠕动。
抓虫子只是消化内镜巧取异物的“冰山一角”,在第一七四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还被广泛用来取硬币、戒指等异物,以及胃结石、胆管结石、粪石等。一个两岁多的幼儿,连续一个多月吃东西呕吐,时常咳嗽。到第一七四医院检查发现是异物卡在食管里。如果用传统的外科开刀手术取出异物,可谓伤筋动骨,创伤很大。最后,消化内科用内镜从幼儿体内顺利取出一枚5角硬币。家长推测,可能是孩子玩硬币的时候当零食吞进去,结果卡在了食管里。
ERCP挽救高龄
化脓性胆管炎患者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又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泛指由阻塞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道感染,是胆道疾病患者死亡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率高,而且很多是高龄患者,身体状况本来就不好,增加了救治难度,因此治疗过程中“微创”显得格外重要。
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血压急剧下降,收缩压只有70多毫米汞柱,起初以为是心梗,住到第一七四医院心血管科救治,又发生感染性休克。进一步检查发现,老太太的整个胆管堵住了,引发了化脓性胆管炎,生命危在旦夕。危及时刻,在ICU保驾护航之下,消化内科医生为老太太插入消化内镜,运用ERCP技术,将其胆管里的脓液引流到肠道里,有效减轻胆管压力。做完治疗,老太太就会说话了,效果立竿见影。
“潜水高手”
深入小肠查明病因
戴主任告诉记者,在消化道中,小肠是最长的(3米-6米),位于胃和大肠的中间,普通的胃镜(七八十厘米)、肠镜(一米多)长度不够,看不到、够不着,可谓鞭长莫及,而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效果也不理想。“现在有了胶囊内镜、小肠镜,整个小肠都可以看到,诊治小肠疾病不再困难。只是小肠镜很长,操作起来难度更高,就像潜水一样,要潜到很深的地方。”
一位病人反复不明原因肚子痛,多次做胃镜、肠镜找不出确切病因,拍片能看到小肠有梗阻迹象。随后,第一七四医院消化内科为病人做了小肠镜检查,发现是小肠溃疡引起的疤痕狭窄。找到具体梗阻部位后,外科医生切除了梗阻的肠段,病人的腹痛症状迅速好转。
【链接】
人尽其才
术业有专攻
消化内镜由人体的口腔或肛门插入,可诊治各种消化道疾病。随着消化内镜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其应用日益广泛,几乎可以检查、治疗消化系统的所有管腔器官,并具有安全方便、痛苦少、确诊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但是,消化内镜操作不同于一般的手术,医生手里拿的不是手术刀,而是拿着1米多甚至更长的东西来操作,而且这个东西还是软的。用戴益琛主任的话说,手里拿筷子好办,拿个1米多的软管子夹东西,就像拿着软软的面条,加上操作时空间狭小,要精准控制,就很难。正因如此,消化内镜医生必须受过严格训练,这也是消化内镜诊疗得以安全、准确实施的基础保障。
“我们十分重视医生的培养。尽量做到人尽其才,让大家术业有专攻。”戴主任骄傲地说,科室里青年医生多,正是精力旺盛干事业的黄金时期,经过几年的人才培养,科室里成长起一批“内镜高手”,现在大家在各自的领域大显神通,在为众多病人解除病痛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属于医者的自信和尊严。
在动物身上苦练基本功
那么,第一七四医院消化内科的“内镜高手”是如何练成的?戴益琛透露,做消化内镜,手感很重要,首先要苦练基本功。去菜市场逛一圈,猪的食管、肠子、猪肚都完整买回来,结扎、固定,在内镜下切开,进行分离、挖、止血、缝合等操作。戴益琛幽默地说,“猪买不起,猪肚买得起。这种练习多多益善。”据了解,用猪的器官练习得差不多了,医生会再用活的狗来练习。由于手持软管在狭小的空间里操作必须非常精细,医生一定要在动物身上练精熟了,再为病人操作。
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
两三年前,戴益琛接诊过一位肝脏囊肿患者,囊肿约10厘米,里面都是液体。先前患者在省城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说要开刀。戴益琛主张用针穿刺,把囊肿里的水抽出来,注射硬化剂即可。事实证明,这种微创的治疗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医生要不停学习,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更新知识库,想办法减轻患者痛苦。同样是治病,让病人遭受巨大痛苦,还是精细化微创治疗,差别是很大的。”戴益琛认为,最顶尖的医生是勇于探索,别人还没发现的时候你想着还有什么办法;做不了顶尖医生,也不能固步自封,要时刻关注全世界在做什么,紧跟技术前沿,更好地造福患者。
这些年,消化内镜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新技术一出来,科室赶紧派人去学回来。“我们都把医生送到国内最好的医院去进修学习。而且,去的都是不同的医院,以免大家都待在一个医院,视野都一样。”戴益琛主任本人曾师从著名专家周殿元教授。周殿元教授有“肠道将军”的美誉,是中国消化内镜先驱之一。科室医生陆续到301医院、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西京医院、南方医院、福州总院等全国一流名院学习技术。“医生回来后眼界不一样,而且吸收的是不同的知识,观念上、做法上各有特色,大家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整个团队很有活力。”
专攻术业人人有绝活
消化内镜可覆盖整个消化道,涉及多个病种,每个医生如果既做这个又做那个,很难做精。戴益琛说,该科培养人才的一大特点是做精做专,也就是“术业有专攻”,在“专攻”的基础上,有余力再去拓展其他。
目前,消化内科有好几个内镜小组,有专门做小肠疾病的,专门做早癌治疗的,专门做ERCP的,专门做超声内镜的,还有专门做止血治疗的等等。医生想学什么技术,医院、科室都很支持,尽力为其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我们的队伍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干事业富有激情,求知欲旺盛,学什么会什么。自己有想法,科里有方向。”
一天,医院接诊了一位胃腔大出血的患者,一边输血一边抢救,消化内科的医生用内镜治疗,像自来水一样往外冒的血很快就止住了。参与救治的年轻医生很高兴地对戴益琛说,“主任,我把那个大出血止住了!”这份自豪和成就感不是钱能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