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医院动态 >> 查看内容

一肝救活两名成年人,协和医生“劈”肝移植新路有助缓解供体紧缺

2023-12-18 20:51:45长江日报佚名查看次数:281
将一个供肝“劈”成两份,分别救活两个成年人,这种“一肝两受”的高难度术式将有助于缓解肝脏供体的不足。9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脏移植团队独立完成湖北省首例公民逝世后捐献供肝完全左右半肝离体劈离联合成人再次肝移植手术。12月14日,主刀医生、该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顾劲扬教授介绍,两名受者均于术后一月内如期出院,目前恢复良好。
“过去‘一肝两受’,多是捐给一个大人和一个儿童,同时捐给两名成年人将大大增加手术风险。但是只要战胜风险成功手术,就能让有限的供肝救活更多病患。”顾劲扬教授介绍,术前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精准评估,术中精准分割肝内复杂的血管、胆管,并逐一进行精细吻合,对主刀医生的技术、团队合作能力提出挑战。
一台供肝劈离手术和两台肝移植手术无缝对接完成,顾劲扬教授说:“能独立完成该项高难度手术的团队在国内并不多见,在武汉协和医院也尚属首次。”
一名逝者献出大爱
为两位肝衰竭患者带来新生
今年9月21日,41岁的刘先生因脑外伤不幸离世,亲属伤痛之余,决定捐出逝者的肝脏和肾脏。“能帮助这么多人,逝者在九泉之下会感到欣慰的。”刘先生的家人说着,眼中泛起泪花。
刘先生的义举为两名终末期肝病患者和两名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新生。此时,在协和医院车谷院区,两名重度肝衰竭患者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67岁的付女士来自陕西省,因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失代偿期”,2022年11月在当地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遗憾的是,今年2月,付女士复查发现胆管吻合口狭窄,在外院行两次ERCP术后继发感染,再次出现肝功能衰竭,陷入濒死状态。“她刚来的时候,全身皮肤重度黄染,身体衰弱,体重不到40公斤,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次接受肝移植手术。”顾劲扬教授说。


49岁的黄女士是武汉人,反复肝功能异常长达7年,因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失代偿,出现严重的肝衰竭,急待行肝移植治疗。
终于,刘先生一家人的大爱,为她们带来希望。
挑战肝移植手术巅峰
目前,我国有少数医院探索劈离式肝移植手术,将一个供肝劈分为两部分,分别移植给两位受者,实现“一肝救两命”。由于肝脏从外周到中心,结构越来越复杂,左肝外侧叶只占到整个肝脏的20%左右,恰好是在最外侧,避开了肝脏的主要血管,劈离风险相对更小。因此,过去的劈离式肝移植多劈为一大一小,尽可能保持肝叶的完整性,大的移植给成年人,小的给儿童。
但是,付女士和黄女士都是成年人,她们需要正常体积的肝脏。这意味着,劈离肝要相对“均分”。
“我们做了精确的测算,两位患者由于疾病消耗,体重都只有40公斤左右,将一个肝脏劈离为二,供给两位成年人,在技术上是一次挑战。”顾劲扬教授表示,这样一种“均分”式的劈离,风险和难度成几何级增加。
“这次劈离从肝中静脉处劈开,精准度要求极高。”顾劲扬教授介绍,为保证劈离后的左、右肝都能用,团队采用术前影像及分析系统进行精准模拟,对供肝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分别进行三维重建,对左右半肝的体积进行精准测算。
对于第二次接受肝移植手术的付女士来说,第一次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炎症反应和粘连,会使手术变得更加困难。顾劲扬教授介绍,由于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对患者肝脏进行了改造,如血管重建、胆道重建等,导致移植肝和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而且,二次肝移植后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
三维重建技术和术前精准模拟,使团队充满了“闯关”信心。肝移植团队联合麻醉科、监护室、手术室、影像科、营养科等科室会诊,制定万字手术方案,并提炼成简洁手术线路图,贴在三个手术间。
体外劈离肝脏
勇闯手术成功“第一关”
“本次手术的一大特点和难点就是体外劈离。”武汉协和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张树华副教授说。
离体劈离肝脏是在肝脏没有供血的情况下准确切割,并重建血管和胆管系统,以确保分割后的肝段再灌注后具有足够的功能和血液供应。顾劲扬教授主刀体外劈离,他在特定位置进行切割,并在切割时保证了肝段功能的完整性,以减少术后出血和胆汁漏的风险。
顾劲扬教授解释:“体外劈肝过程中,还需要减少对肝脏的损伤。只有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技术手法,精微操作,才能避免术后出血和感染的发生。”


9月21日上午,顾劲扬教授团队首先进入手术室,获取供肝,开始离体劈肝手术。肝脏处于冷缺血状态,相当于“盲”劈。
从肝的中间劈开,将意味着更大的断面、更多的管道截断。顾教授术前已对供体肝脏进行了三维重建,他对供体肝脏内部的动脉、静脉、胆道等的复杂走向了然于心,同时还发现了供体肝脏的血管存在变异。
顾劲扬教授利用供肝的血管变异,巧妙设计适合供体和两个受体的解决方式,为移植手术中各吻合口的严丝合缝提供了保证。
这次体外劈离肝只用了3个多小时,将肝脏冷保存时间控制到最短,确保了肝脏的活力,也有助于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缓解供体紧缺
为“一肝两受”提供中国式方案
完成劈离手术后,两台移植手术同步无缝对接。
紧接着,手术团队分别为付女士进行带肝中静脉左半肝背驮式再次肝移植,为黄女士进行重建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经典原位肝移植。
两台移植手术同时进行。保留有肝中静脉、重为441克的供体左半肝分给了付女士,团队为她进行背驮式再次肝移植。重为1280克的右半肝分给了黄女士,团队将为她进行经典原位肝移植。
顾劲扬教授全神贯注地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缝线将直径不足3毫米的数个血管精密缝合,这是对一名外科医生手上功夫的挑战。缝合后的血管、胆管既不能漏血,也不能出现栓塞,否则将导致手术的失败。
经历了8个多小时,左、右半肝移植均顺利完成。


9月21日,顾劲扬教授在手术台上度过了自己43岁的生日。术后第一周,他几乎吃住在病房,一天数十次探望病人,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肝移植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新生,但是由于供体短缺的现状,使很多患者在无望的等待中离开这个世界。肝移植也因其高风险、高难度,被誉为“外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顾劲扬教授表示,中国人群相对来说体格较小、体重较轻,更加适合劈离式肝移植,他表达决心:“将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并推广劈离式肝移植新术式,把它从疑难手术变为常规手术,缓解供体紧缺,救治更多病患。”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40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