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中山医院采取术中唤醒技术,为患者精准切除脑胶质瘤

2016-08-18 09:44:27厦门日报楚燕查看次数:460

  医生一边在显微镜下切除脑胶质瘤,一边和患者聊天。(蒋庆中 摄)
  
  躺在手术台上,脑壳打开了,还能和医生聊天?这不是天方夜谭。日前,中山医院采取术中唤醒技术,为一名IT男患者精准切除脑胶质瘤,术中,医生一边切瘤子一边和患者对话,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脑神经功能区。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切肿瘤,更要保护脑功能
  32岁的陈先生是一名程序设计员,最近总觉得左侧肢体无力。起初他以为是劳累所致,直到前不久一次癫痫抽搐,他才意识到脑袋出了问题,赶紧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右额叶脑功能区长了瘤子,已有三四厘米,必须尽快切除。
  瘤子和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紧邻运动功能区,术中很容易损伤,导致偏瘫等后遗症。“对于神经外科手术,脑神经功能的保护,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为残留的肿瘤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处理,而神经功能一旦损伤,则无法恢复。如果瘤子切得很干净,但病人瘫了,这个治疗也算不上成功。”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田新华告诉记者,科室决定采用神经导航定位、显微镜手术来减轻手术损伤,采用术中电生理监测和术中唤醒技术来保护神经功能,力求精准治疗。

  边切瘤子边和患者聊天
  “以前,切得准不准,主要靠医生的经验,偏差相对较大,现在有了先进的设备,精准手术更趋完美。”田新华说,神经导航就像GPS定位,只要将影像资料输入电脑,就能建立三维坐标系,准确定位病灶范围,在头皮上设计个性化切口,使切口更小、切得更准。
  借助神经导航在患者头皮上划定切口范围后,田新华先用刀切开患者头皮,再用高速磨钻锯开头骨,露出硬脑膜,揭开这层膜,肿瘤便显现在眼前。通过显微镜,田新华开始切肿瘤。“脚在动,眼睛睁开了。”一名护士告诉田新华,患者醒了。医护人员弯腰靠近患者,小声和他聊天。“左手握一下拳头。”“手抬一下。”“可以松开了。”陈先生配合医护人员的指令,动作缓慢,但做得很好。“左手有没有麻的感觉?”陈先生轻声答“没有。”
  “术中唤醒技术对麻醉的要求很高。”麻醉师李洪跃说,麻醉深了,唤不醒;麻醉浅了,病人会躁动,清醒后,还可能不配合,或者产生恐惧感。“患者醒了不会觉得痛吗?”对于记者的疑问,李洪跃解释说,末梢神经越丰富,痛觉越敏感。这台手术中,切头皮、钻开骨头时最痛,而脑组织本身无痛觉。通过控制麻醉药剂量,让患者在适当的时候醒来,配合医生说话、运动,可以让手术医生实时了解是否损伤了功能区。手术进行约1小时,成功切除胶质瘤。脑胶质瘤分为4级,1、2级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复发几率相对小,陈先生就是这种情况。目前,患者正在康复中。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1353s